1.某流行病的差異研究中發(fā)現男性和女性之間的結果存在差異。研究人員注意到,雖然男性和女性感染該疾病的比例相似,但男性似乎更容易死于這種病毒誘發(fā)的肝炎。專家據此認為,免疫功能的性別差異可能是導致不同性別出現臨床表現差異的原因。
以下哪項為真,最能削弱上述觀點?
A.男性患者住院的概率比女性高20%左右,一旦住院接受治療,男性患者更有可能需要進入重癥監(jiān)護室,而且入院后的死亡概率更高
B.隨著該疾病患病人群的數據集不斷擴大,支持存在差距的證據不斷出現
C.近十年來與該疾病致病原理類似的病毒暴發(fā)的數據也顯示在確診的病例中,男性患者的死亡風險高于女性
D.參與研究的大多數男性都有酗酒抽煙的不良生活習慣,會容易引起其他疾病
【答案】D
【解析】論點:免疫功能的性別差異可能是導致不同性別出現臨床表現差異的原因。
論據:某流行病的差異研究中發(fā)現男性和女性之間的結果存在差異。研究人員注意到,雖然男性和女性感染該疾病的比例相似,但男性似乎更容易死于這種病毒誘發(fā)的肝炎。
A項:該項說男性患者住院概率和死亡概率更高,但未說明男女之間出現差異的“原因”,而論點討論的是導致不同性別出現臨床表現差異的“原因”,話題不一致,無法削弱,排除;
B項:該項說不斷出現支持存在差距的證據,對論據有補充的效果,有加強的作用,無法削弱,排除;
C項:該項說與該疾病致病原理類似的病例中男性的死亡風險高于女性,但“類似”疾病與“該疾病”不能劃等號,且該項未說明男女之間出現差異的“原因”,而論點討論的是導致不同性別出現臨床表現差異的“原因”,話題不一致,無法削弱,排除;
D項:該項說參與研究的大多數男性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引起其他疾病,說明該流行病不同性別的臨床表現差異不一定是免疫功能的性別差異導致的,也有可能是這部分男性的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他因削弱,可以削弱,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
2.三疊紀末期中央大西洋超級火成巖省噴發(fā)造成的火山冬天導致大量陸地生物滅絕,恐龍卻避過了這一災難,并于三疊紀末生物滅絕事件后迅速占據生態(tài)主位。恐龍為什么能在生物滅絕的天災中得以生存,并于災后蓬勃發(fā)展?晚三疊世至早侏羅世早期是地球歷史上典型的溫室時期,地球兩極不存在冰川,森林覆蓋到達潘吉亞大陸的南北兩極。研究人員在潘吉亞大陸的北極地區(qū)準噶爾盆地晚三疊世至早侏羅世湖沼相泥巖中發(fā)現了保存精美的恐龍腳印化石,據此認為早已適應極地寒冷的氣候是恐龍崛起的主要原因。
下列哪項最可能是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的條件?
A.晚三疊世至早侏羅世早期恐龍生活于極地地區(qū)
B.大滅絕事件后恐龍體積迅速增加,地理分布范圍迅速擴張
C.即使兩極無冰川的溫室地球時期,極地也存在季節(jié)性的結冰
D.在大滅絕中幸存下來的大多是分布于中、高緯度地區(qū)的恐龍
【答案】C
【解析】論點:早已適應極地寒冷的氣候是恐龍崛起的主要原因。
論據:研究人員在潘吉亞大陸的北極地區(qū)準噶爾盆地晚三疊世至早侏羅世湖沼相泥巖中發(fā)現了保存精美的恐龍腳印化石。
A項:該項指出晚三疊世至早侏羅世早期確實有恐龍生活在極地地區(qū),補充論據,可以加強,保留;
B項:該項指出大滅絕事件后恐龍的體積及其分布地區(qū)的變化情況,而論點討論的是恐龍崛起與寒冷氣候之間的關系,話題不一致,無法加強,排除;
C項:該項指出即使在兩極無冰川的溫室地球時期,極地也存在季節(jié)性的結冰,說明該時期北極地區(qū)的氣候也會出現季節(jié)性的寒冷,建立了“北極地區(qū)”和“寒冷氣候”之間的聯系,為搭橋項,可以加強,保留;
D項:該項討論的是在大滅絕中幸存下來的恐龍的具體分布位置,而論點討論的是恐龍崛起與寒冷氣候之間的關系,這些幸存的恐龍當時所處的位置是否寒冷并不確定,為不明確項,無法加強,排除。
對比A、C兩項,A項為補充論據,C項為搭橋,搭橋的力度大于補充論據,C項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C。
3.許多心理學家將工作記憶描述為“當你遇到其他信息或任務干擾時,繼續(xù)記住一定信息的能力”。工作記憶是大腦中負責儲存和處理信息,進行決策跟計劃的部分。它決定了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中能儲存、處理多少信息,還決定了這些信息的注意控制、質量和數量。工作記憶較差的人很難將注意力分給不同的信息片段,導致他們難以高效處理多重任務——尤其是當他們遇到完全陌生的話題時。因此,工作記憶在多任務處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結論?
A.噪音等外界干擾會降低人們處理多任務的能力
B.老年人或出現認知障礙的人的工作記憶會有所衰退
C.工作記憶并非一成不變,可以通過練習和訓練得以加強
D.工作記憶強的人能輕松地在不同內容的網頁間切換并成功找到所要的結果
【答案】D
【解析】論點:工作記憶在多任務處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論據:工作記憶較差的人很難將注意力分給不同的信息片段,導致他們難以高效處理多重任務——尤其是當他們遇到完全陌生的話題時。
A項:該項指出噪音等外界干擾會降低人們處理多任務的能力,討論的是外界干擾與多任務處理之間的關系,而論點討論的是工作記憶對多任務處理是否有影響,二者討論的話題不一致,為無關項,無法加強,排除;
B項:該項指出老年人或出現認知障礙的人的工作記憶會有所衰退,討論的是哪些因素會影響工作記憶,而論點討論的是工作記憶對多任務處理是否有影響,二者討論的話題不一致,為無關項,無法加強,排除;
C項:該項指出通過練習和訓練可以加強工作記憶,討論的是哪些因素會影響工作記憶,而論點討論的是工作記憶對多任務處理是否有影響,二者討論的話題不一致,為無關項,無法加強,排除;
D項:該項指出工作記憶強的人面對繁多的網頁內容也能成功找到結果,通過舉例的方式證明了工作記憶確實可以在多任務處理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補充論據,可以加強,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
4.研究者發(fā)現,蠶挑選桑葉要經過類似于計算機安全系統(tǒng)的驗證。蠶口器下方的下顎須在觸碰葉片時會先輕輕咬一口,下顎須中的味覺神經能以極高的靈敏度識別葉片表面的β-谷甾醇、綠原酸、異槲皮苷這三種物質;接著,它會用口器上的須形外顎葉來嘗一下葉片葉汁中的糖分,須形外顎葉上的味覺神經比較遲鈍,只有高濃度的糖才能激活;在確認是桑葉后它才開始大肆咀嚼。
由此可以推出:
A.桑葉會分泌適合蠶生長的糖分和物質,故而它幾乎只吃桑葉
B.通過不同的器官感受不同的味道,這就是蠶判斷桑葉的秘訣
C.蠶在演化過程中,它的口器具備了通過觸碰感知桑葉的能力
D.這項研究有助于改進蠶的人工飼料,可在沒有桑樹的環(huán)境下養(yǎng)蠶
【答案】B
【解析】日常結論題,根據題干信息逐一分析選項。
A項:題干指出蠶是通過高濃度糖分激活須形外顎葉上的味覺神經來確認桑葉,沒有提及蠶只吃桑葉的原因,無中生有,無法推出,排除;
B項:題干指出蠶口器下方的下顎須中的味覺神經能識別 -谷甾醇、綠原酸、異槲皮苷,接著,蠶會用口器上的須形外顎葉來嘗一下葉片葉汁中的糖分,可以推出蠶通過不同的器官感受不同的味道來判斷是否是桑葉,可以推出,當選;
C項:題干指出蠶依靠下顎須中的“味覺神經”識別葉片表面的一些物質,用口器上的須形外顎葉來“嘗”糖分,因此蠶是依靠“味覺”來感知桑葉,而非依靠“碰觸”,無法推出,排除;
D項:題干中沒有提及蠶的飼養(yǎng),也沒有提及改進蠶的人工飼料,無中生有,無法推出,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5.書報亭曾經是所有城市的標配,承載著幾代人的共同記憶,但當下已經快要成為一個歷史名詞了。近日,《中國青年報》在顯著版面刊登了上海中學生的一封信,希望《中國青年報》替青少年呼吁恢復書報亭。一個初中生的來信受到媒體的關注有些讓人意外,刊登出來在瞬間點燃了網民的熱情也實屬罕見。由此可見,恢復書報亭十分必要。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結論?
A.城市書報亭的退出是時代變遷、城市規(guī)劃、網絡媒體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B.書報亭具有很強的社區(qū)服務功能,是社區(qū)居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渠道
C.青少年正處于大量吸收知識、進行探索和思考的階段,報紙雜志是文化必需品
D.紙質的報紙雜志有著無法替代的優(yōu)勢,它有助于培養(yǎng)青少年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答案】B
【解析】論點:恢復書報亭十分必要。
論據:一個初中生的來信即“呼吁恢復書報亭”受到媒體的關注有些讓人意外,刊登出來在瞬間點燃了網民的熱情也實屬罕見。
A項:城市書報亭的退出是必然結果,但論點討論的是有無必要恢復書報亭,話題不一致,無法加強,排除;
B項:書報亭具有很強的社區(qū)服務功能,是社區(qū)居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渠道,說明了書報亭對于社區(qū)居民的重要作用,解釋了需要恢復書報亭的原因,補充論據,可以加強,當選;
C項:報紙雜志對于青少年來說是文化必需品,但報紙雜志不一定只能在書報亭獲取,論點討論的是有無必要恢復書報亭,話題不一致,無法加強,排除;
D項:紙質的報紙雜志對于培養(yǎng)青少年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有著無法替代的優(yōu)勢,但紙質的報紙雜志不一定只能在書報亭獲取,論點討論的是有無必要恢復書報亭,話題不一致,無法加強,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