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音,又叫南管、南曲、南樂。南音的三大組成部分是“曲”(散曲)、“指”(套曲)、“譜”(器樂曲),包括清唱和器樂演奏兩種藝術形式。
福建南音演唱講究咬字吐詞、歸韻收音。南曲曲調優(yōu)美,節(jié)奏徐緩,藝術風格古樸優(yōu)雅,委婉深情。演奏形式按使用樂器的不同,分“上四管”和“下四管”兩種,上四管中以洞簫為主的稱為洞管,以品簫為主的稱為品管。
最著名的有《四時景》《梅花操》《八駿馬》《百鳥歸巢》。樂隊樂曲有洞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嗩吶、響盞、銅鈴、扁鼓等組成。
南音是中國音樂史上的一塊“活化石”,被稱為“晉唐遺音”。音樂界權威人士曾得出結論:“中國的音樂是全世界最古的音樂,而中國音樂之中,則以南音為最古。”南音的基礎是唐代“大曲”,在中國音樂史上,唐代的宮廷音樂是中國封建社會貴族音樂發(fā)展的最高峰。隨著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戰(zhàn)亂,貴族、官宦和地主紛紛南遷,唐玄宗統治時期形成的“大曲”,被帶入福建,為南曲起了催生的作用。后來在廣泛流傳和演唱過程中,南樂又受到元曲、昆曲、弋陽腔、佛曲和地方戲曲的影響,豐富了藝術的表現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