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祿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書》中指出,原始社會由于“教育系統(tǒng)還沒有建立,間接地用作生活指導基礎的大量知識或?qū)W習科目尚未組織起來,使用的方法從頭到尾都是簡單的、無意識的模仿”。這段論述涉及的是關于教育起源的( )。
2. 當代教育正在超出制度化教育所規(guī)定的界限,逐漸在時間和空間上擴展到它的真正領域——整個人生的各個方面,不僅包括縱向的人生各個階段所接受的教育,而且包括橫向所接受的各種類型教育。這種教育通常被稱為( ) 。
3. 裴斯泰洛齊說:“為人在世,可貴者在于發(fā)展,在于發(fā)展每個人天賦的內(nèi)在力量,使其經(jīng)過鍛煉,使人能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他應有的地位。這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裴斯泰洛齊的這一教育目的觀屬于( ) 。
4. 有學者說:“教育的一切行為都只在使人相信 ,不論現(xiàn)存體制合理與否,一個人只有成為現(xiàn)存體制所接納的人,就范于它,才能作為體制中有價值的商品兜售出去,他才能向上爬。教育促使人在現(xiàn)存體制的利益驅(qū)動下,在各種被社會化了的欲望支配下,在體制為他規(guī)定的軌道上不停地行走,它只是在使人變成一頭被蒙上眼的推磨驢子。”這段話所論述的應該屬于教育對( )。
5.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這段話說明教師勞動具有( )
1.【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祿。B項正確。
A項:教育的生物起源論者以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為指導,把教育的起源歸之于動物的本能行為。代表人物:沛西•能、利托爾諾。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勞動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于勞動,起源于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chǎn)需要和人的發(fā)展需要的辯證統(tǒng)一。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需要起源說的代表人物是楊賢江。需要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于社會生活實際的多方面的需要。與題干不符,排除。
綜上,本題選B
2.【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終身教育。終身教育是指人們在一生中都應當和需要受到各種教育培養(yǎng)?;畹嚼?,學到老。終身教育具有兩個本質(zhì)特征:一是貫穿人生始終的一種教育形態(tài),具有時間的延展性;二是包括了所有現(xiàn)存的教育形態(tài)在內(nèi)的教育過程,它并非單一或純粹的教育形態(tài),更多的是一種教育理論和教育觀念。C項正確。A項:全民教育是指所有人受教育,特別是適齡兒童都進入小學,所有中青年都脫盲。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全納教育是在將特殊兒童納入到普通學校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非制度化教育相對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針對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對制度化教育的全盤否定。非制度化教育相對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變的不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與題干不符,排除。綜上,本題選C。
3.【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個人本位論主張確定教育目的應從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發(fā),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發(fā)展。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有盧梭、洛克、夸美紐斯、福祿貝爾、裴斯泰洛齊及中國古代的孟軻等人。A項正確。B項: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有中國古代的孔子和國外的斯賓塞、涂爾干、孔德、梁啟超等。主張確定教育目的不應該從人的本性需要出發(fā),應該從社會需要出發(fā),社會需要是確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據(jù)。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綜上,本題選A。
4.【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的功能。根據(jù)題目中“使人變成一頭被蒙上眼的推磨驢子”等描述,可以體現(xiàn)這段話反映的是個體發(fā)展的負向功能。教育的個體發(fā)展功能指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負向功能(消極功能)指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fā)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B項正確。A、C、D項: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綜上,本題選B。
5.【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教師勞動的特點。這段話的意思是作一年的打算,沒有比種植谷物更恰當?shù)?;作十年的打?沒有有比培植果木更恰當?shù)模蛔鹘K身的打算,沒有比培育人才更恰當?shù)?。換一種說法就是:種植一次而有—次的收獲,這是谷物;培植一次而有十次的收獲,這是果木,培育一次而有百次的收獲,這是人才。就是常說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體現(xiàn)了教師勞動的長期性。D項正確。A項:教師勞動的復雜性表現(xiàn)為教師需要運用多方面的知識、能力,投入更多的時間,消耗更多的精力來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創(chuàng)造性主要并不在于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而在于對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規(guī)律,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情景中塑造發(fā)展中的人。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教師勞動和其他勞動的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就在于教師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學識和言行,通過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響勞動對象。與題干不符,排除。綜上,本題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