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漫長的發(fā)展歷史中,二十四節(jié)氣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認知文化系統(tǒng),______著中國各族人民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情趣和信仰,是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______和粘合劑。二十四節(jié)氣中______的尊重自然、效法自然、愛護自然、利用自然、扶助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凝結 連接 蘊藏
B.聚集 橋梁 隱藏
C.凝聚 紐帶 蘊含
D.粘合 樞紐 暗藏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搭配“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情趣和信仰”。A項“凝結”指糾結,集聚,C項“凝聚”指聚集,積聚,均可與“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情趣和信仰”搭配,保留。B項“聚集”指集合,湊在一起,多用作“人員聚集”“產(chǎn)業(yè)聚集”,強調空間上集中于某一點,文段并非強調空間上的集中,排除;D項“粘合”指用粘性物質使物體粘在一起,與“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情趣和信仰”搭配不當,排除。
第二空,搭配“二十四節(jié)氣”,且要與“粘合劑”構成并列,體現(xiàn)其起到的“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作用。C項“紐帶”指起聯(lián)系作用的人或事物,符合文意,保留。A項“連接”指(事物)互相銜接,置于此處用法錯誤,應為“是連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排除。
第三空,代入驗證。搭配“思想”,C項“蘊含”意思是包含在內,與“思想”搭配恰當,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C。
2.著名畫家閻立本畫的《歷代帝王圖》是中國歷史上帝王形象的標準范本。讓人______的是,閻立本在畫古代帝王像時,并沒有任何范本依據(jù),完全是憑借想象,畫出來的人物形象自然跟歷史人物______。當時的中國繪畫理論中,“神似”的要求高于“形似”,因此在閻立本筆下的帝王外形______,只在表情氣質上有差異。比如,開國君主往往神情威嚴,亡國之君卻面目憔悴。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不解 判若兩人 伯仲之間
B.慶幸 天壤之別 絲毫不差
C.可惜 涇渭分明 如出一轍
D.遺憾 大相徑庭 大同小異
【答案】D
【解析】本題可從第二空入手,根據(jù)“閻立本在畫古代帝王像時,并沒有任何范本依據(jù),完全是憑借想象”可知,閻立本畫出來的人物和真正的歷史人物差別較大,A項“判若兩人”形容前后明顯不同,好像是兩個人一樣,D項“大相徑庭”比喻彼此差別很大,極為不同,兩項均符合文意,保留。B項“天壤之別”形容極大的差別,用法錯誤,應該為“……有天壤之別”,排除;C項“涇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與文意不符,排除。
第三空,根據(jù)“只在表情氣質上有差異”可知,閻立本筆下的帝王外形大體相似,D項“大同小異”指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符合文意,保留。A項“伯仲之間”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難分優(yōu)劣高低,文段并未涉及優(yōu)劣高低的比較,排除。
第一空,代入驗證,D項“遺憾”指不稱心,大可惋惜,填入橫線處可以體現(xiàn)出作者對閻立本畫的人物和真正的歷史人物差別較大之事的惋惜,符合文意,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
3.他們走進體驗館,戴上VR眼鏡更直接地______超算的“超能力”。通過這次學習之旅,青青學習團被“大國重器”的硬核實力所______,也更清楚地認識到提高科技實力就是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了解 降服
B.體會 折服
C.感受 秒殺
D.解鎖 征服
【答案】D
【解析】本題可從第二空入手,根據(jù)文意可知,橫線處所填詞語應表達青青學習團很信服、佩服“大國重器”的硬核實力之意。B項“折服”指信服,D項“征服”指(意志、感染力等)使人信服或折服,均符合文意,保留。A項“降服”指投降屈服,文段并無“投降”之意,與文意不符,排除;C項“秒殺”指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結束,文段并非強調時間短,與文意不符,排除。
第一空,搭配“超能力”,D項“解鎖”指通過升級來開啟某項技能,符合文意且搭配恰當,當選。B項“體會”指體驗領會,與“超能力”搭配不當,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4.統(tǒng)一市場是發(fā)達市場經(jīng)濟的重要標志,是大國經(jīng)濟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的制度基礎。進入新發(fā)展階段,作為世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加快建設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______選擇,也是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的基礎______和內在______ 。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必定 支持 需求
B.必然 支撐 要求
C.必須 支架 需要
D.必由 支柱 請求
【答案】B
【解析】第一空,根據(jù)“統(tǒng)一市場是發(fā)達市場經(jīng)濟的重要標志,是大國經(jīng)濟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的制度基礎”可知,橫線處應體現(xiàn)中國加快建設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對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重要性,B項“必然”指一定會這樣,表示事理上確定不移,符合文意且“必然選擇”為常用詞搭配,保留。A項“必定”表示肯定的推斷,文段為客觀陳述,不涉及推斷,與文意無關,排除;C項“必須”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與“選擇”搭配不當,排除;D項“必由”表示必須要經(jīng)由的,如必由之路,與“選擇”搭配不當,排除。
第二空,代入驗證,B項“基礎支撐”搭配恰當,且符合文意,保留;
第三空,代入驗證,B項“內在要求”搭配恰當,且符合文意,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B。
5.“中庸”之“中”不是簡單的數(shù)理意義上的“中間”,更不是“調和”或“折中”,它絕非一眼就能看透和判斷準確的。“中”的標準并不固定、絕不拘泥,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中庸是一個不斷糾偏的______。此時“中”,換個時間未必“中”;此地“中”,換個場合未必“中”。從辯證思維和方法論而言,“中庸”其實是一種“度”的______,是在紛繁復雜的矛盾中研究什么是事物所處的最好狀態(tài)以及如何達到這種最好狀態(tài)。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結果 揣度
B.過程 把握
C.節(jié)點 區(qū)分
D.尺度 衡量
【答案】B
【解析】第一空,根據(jù)“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以及“不斷糾偏”可知,橫線處應體現(xiàn)中庸是處于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狀態(tài)中,B項“過程”指事物發(fā)展所經(jīng)過的程序、階段,符合文意,保留。A項“結果”指在一定階段,事物發(fā)展所達到的最后狀態(tài),C項“節(jié)點”指整體事物中的某個關鍵點,均與前文“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不符,未能體現(xiàn)出“中庸”這種動態(tài)變化的狀態(tài),排除;D項“尺度”即標準,文段并未提及需要依靠“中庸”去評判何事,與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代入驗證,B項“把握”指思想上掌握、理解,與“度”搭配恰當,且符合文意,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