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選題】
1. 教育性教學原則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的( )。
A. 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guī)律中
B. 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中
C. 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中
D. 掌握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中
2. 在教育目的的問題上,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所持的觀點是( )。
A. 個人本位論
B. 社會本位論
C. 教育無目的
D. 國家利益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共有()。
A. 七章
B. 八章
C. 九章
D. 十章
4.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能夠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最典型的質性評價方法是()。
A. 紙筆測試
B. 檔案袋評價
C. 情景測驗
D. 行為觀察
5. 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矛盾的實質是( )。
A. 主客體的矛盾
B. 教與學的矛盾
C. 學生認識過程的矛盾
D. 客觀存在與意識的矛盾
答案及解析
1.【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教育性教學原則最早由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他認為人的觀念、情感、善的意志是不可分割的,道德的養(yǎng)成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必須形成學生一定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觀念,使之成為“完善的人”,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地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還是教學。要進行道德教育,就必須進行教學,不進行文化知識的教學,就無從實施道德品格教育。知識和道德具有內在的直接聯系,基于這種思考,他明確提出了“教育性教學”原則。因此,C項正確。與題意相符,當選。A項:“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指教學活動是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以間接經驗為主,直接經驗為輔。主要包括以下兩點:1、學習間接經驗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途徑,由于個人精力有限,必須以間接經驗為主,這是認識上的捷徑。2、學生學習間接經驗必須以直接經驗為基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實踐經驗,加深對間接經驗的理解與掌握。教學過程將這兩者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因此,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規(guī)律”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教學活動中應以學生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最終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應成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指導幫助學生學習,重點培養(yǎng)學生能力。一起考教師出品。同時要注意防止兩種傾向:過于強調學生主體作用忽視教師引導作用,使學生陷入盲目探索狀態(tài),學不到系統(tǒng)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因此,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規(guī)律”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掌握,知識是智力發(fā)展的必要前提,離開了知識的掌握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智力的發(fā)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學生的智力水平不同,對知識掌握的數量和深度就不同。二者辯證統(tǒng)一,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只重視智力忽視知識的“形勢教育論”,也要避免只重視知識忽視能力的“實質教育論”,要將二者有機結合。因此,與題意不符,排除。綜上,本題選C。
2.【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教育目的理論。教育無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他主張“教育即生活”的無目的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沒有什么教育目的。C項與題意相符,當選。A項:個人本位論觀點認為從個體本能需要出發(fā),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guī)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發(fā)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進個體自我實現。主要代表人物有:盧梭、佩斯泰洛奇、帕克、孟子、福祿貝爾、馬斯洛、羅杰斯等。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社會本位論觀點包括從社會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注重教育的社會價值;主張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教育是國家事業(yè);評價教育要看其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指標。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圖、涂爾干、凱興斯泰納、赫欽斯、孔德等。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國家利益,與題意不符,排除。綜上,本題選C。
3.【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教師法。教師法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部關于教師的單行法律。1993年10月31日會議通過,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主要包括總則、權利和義務、資格和任用、培養(yǎng)和培訓、考核、待遇、獎勵、法律責任、附則,共9章,四十三條。C項正確。A、B、D項:與題干不符,排除。綜上,本題選C。
4.【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教學評價方法。教育評價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在系統(tǒng)而科學地收集和運用信息的基礎上,對教育活動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由于學生發(fā)展涉及很多方面,學生發(fā)展評價的方法也很多,其中,檔案袋評價法是一種以過程為主的質性評價方法,有時又稱為成長記錄袋評價、檔案評價、卷宗評價等。從其在教育領域的發(fā)展過程來看,它最早應用于學生評價,體現了“學習是一個過程,學習評價也應有過程評價”的思想。檔案袋評價法是指在教育過程中為達到教育目的而有意識地收集相關資料,通過這些資料的組織呈現,進而評價事件進展及個人的成長經歷。一般而言,檔案袋是指個人作品的系統(tǒng)收集,是某些專業(yè)人士用來展現自己技藝與成就的一種方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能夠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最典型的質性評價方法是檔案袋評價。B項正確。A項:紙筆測試是一種傳統(tǒng)的測驗評價方式。根據測驗形式的不同,主要有口頭測試、紙筆測試和(實踐)操作測試等。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測驗法是通過編制一定的試題或設置某種情景,向測驗對象獲取資料的方法。測驗法按試題的形式來分,一般分為論文式測驗、客觀性測驗、投射測驗和情景測驗。情景測驗是由主試者事先設置一種情境,觀測受測者在該情境條件下的反映。情景測驗的種類很多,表現形式各種各樣,有各種學習能力的測驗,各種社會能力的測驗,正直性、誠實性的測驗等。這些測驗情境一般是受測者在學習中不曾遇到過的。被試者要解決問題必須運用所學的知識,通過分析、綜合、假設、求證等邏輯推理,才能獲得解決的方法。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行為觀察法是測評者根據預定的指標,有目的、有計劃地直接觀察被評價對象的言行舉止等各種外在表現,寫出觀察記錄,以此作為評價的方法。包括自然觀察法、情境樣本法、真相觀察法和實驗觀察法等。與題干不符,排除。綜上,本題選B。
5.【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教學過程的本質規(guī)律。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學生與其所學知識之間的矛盾,即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與學生實際水平之間的矛盾,實際上也就是學生認識過程的矛盾。C項正確。A、B、D選項均屬于干擾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因此,本題選C。